馬英九主政至今,大幅調整自一九八八年以來李登輝、陳水扁相繼執政二十年的台灣主體路線,採行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面傾斜,最終將由中國併吞台灣的親中政策。此時此刻,台灣已面臨本質性的國家危機。在蔡英文主席中間路線的溫和性格未能適度鼓舞台灣人心的窘況下,南社籲請陳水扁先生出面領導啟動台灣主體的民眾氣勢!
馬英九執政至今,在陳水扁執政八年時代有重大研發突破的雄二E、雄三飛彈的發展,至今看不到有持續性進展的自衛軍事政策;經濟上規劃放寬赴中國投資四十%的上限、鬆綁產業別的限制、開放中資來台投資時程;教育上規劃承認中國學歷,中國學生可以來台就學…,種種種種,馬英九均步步削滅台灣抵抗中國的能力,國家經濟安全、軍事自保,在在陷入空前的危機。
面對中國對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一再進逼,中國近日將我國奧委會名稱由原有的「中華台北」改成「中國台北」,馬政府僅以「十分不妥」溫柔對應,十足顯示其毫無護持中華民國、捍衛台灣的決心!
近期台灣人民對國家安全與生存的憂慮與鬱卒,二十年來除九六年飛彈危機以外,從未受過如此的嚴重的衝擊。蔡英文主席是優秀的事務性人才,但台灣當前面臨如此苛酷的挑戰,台灣迫切需要優秀的領導者出面振奮人心,給予人民心靈的熱量!
依照國民黨的政治策略,司法勢將糾纒陳水扁先生至少四年。南社痛斥趙玉柱父子對台灣前途所造成的鉅大傷害,但是南社肯定陳水扁先生包括國務機要費問題的清白。陳水扁先生八年時間對台灣主權、主體堅持的意志與毅力,至今無人可以取代,南社為此誠摯呼籲台灣人心低迷、倉惶的此刻,出面振奮人心,為台灣開拓可以懷抱希望的出路!
台灣南社 2008.7.11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高雄市長未來參選人黃昭順敢不敢與南社一起到總統府抗議?
國民黨重量級立委、未來高雄市長參選人黃昭順,在扁政府時代大喊國都南遷、南北平衡,如今黃昭順的黨擬議漁業署、體委會、台糖總公司都遷回台北,重北輕南、以中治台的狐狸面目全都露。南社請問黃昭順:如果一起到國民黨高雄市黨部或者總統府一起拉布條抗議,黃昭順敢不敢?如果不敢,高雄市長還選不選?
台灣的南北不平衡嚴重到令人憤怒:台北人平均壽命八十歲、高雄七十五歲;竹南一直到台北的內湖科技走廊外銷總金額佔台灣國外銷全額的八成;台灣全部的電力七成以上由新竹以北地區所消耗;高雄員工的月薪總平均比台北少五千多元。高雄最頂級的房價遠不及南港、汐止的水準,而且逐漸落在台北縣的三峽、土城之後;高雄市的年度稅收只有台北市的五分之二。以2006年為例,台北縣稅收1253億、高雄縣238億;桃園縣1974億、屏東縣不及桃園縣的十分之一,只有186億。一切的不平等,使高雄市逐漸向高雄鄉成型;高雄縣、屏東縣則逐漸變成乞丐縣。
黃昭順準市長參選人以前集結民間社團鼓吹國都南遷,南社喜見黃立委有此願心並祝福如有所成就。如今馬先生的政府把漁業署、體委會、台糖總公司又擬議遷回台北,大大違逆黃昭順與南社的一貫主張。
南社痛斥中國黨馬政府的不當作為,建議黃昭順:一、以強硬、公開方式,反抗自己的黨中央與自己所屬政黨的行政院。二、與南社串聯一起到國民黨高雄市黨部或總統府附近拉布條抗議。黃昭順如果覺得與南社合作過度敏感,自行以國民黨要角對抗國民黨中央,足以凸顯自己的高雄之愛。
如果以上黃昭順均覺不妥,南社建議黃昭順脫黨競選,或不再參選高雄市長。
台灣南社 2008.7.3
台灣的南北不平衡嚴重到令人憤怒:台北人平均壽命八十歲、高雄七十五歲;竹南一直到台北的內湖科技走廊外銷總金額佔台灣國外銷全額的八成;台灣全部的電力七成以上由新竹以北地區所消耗;高雄員工的月薪總平均比台北少五千多元。高雄最頂級的房價遠不及南港、汐止的水準,而且逐漸落在台北縣的三峽、土城之後;高雄市的年度稅收只有台北市的五分之二。以2006年為例,台北縣稅收1253億、高雄縣238億;桃園縣1974億、屏東縣不及桃園縣的十分之一,只有186億。一切的不平等,使高雄市逐漸向高雄鄉成型;高雄縣、屏東縣則逐漸變成乞丐縣。
黃昭順準市長參選人以前集結民間社團鼓吹國都南遷,南社喜見黃立委有此願心並祝福如有所成就。如今馬先生的政府把漁業署、體委會、台糖總公司又擬議遷回台北,大大違逆黃昭順與南社的一貫主張。
南社痛斥中國黨馬政府的不當作為,建議黃昭順:一、以強硬、公開方式,反抗自己的黨中央與自己所屬政黨的行政院。二、與南社串聯一起到國民黨高雄市黨部或總統府附近拉布條抗議。黃昭順如果覺得與南社合作過度敏感,自行以國民黨要角對抗國民黨中央,足以凸顯自己的高雄之愛。
如果以上黃昭順均覺不妥,南社建議黃昭順脫黨競選,或不再參選高雄市長。
台灣南社 2008.7.3
加速開闢大眾運輸系統,大量施設生活腳踏車道,搶救地球生態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專家指出:本年九月有五成機率北極海冰可能完全消融。日本國土交通省亦估計本世紀未來因地球暖化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高達五十九公分,人類生態前途岌岌可危。台灣南社、台灣生態協會、千里步道籌劃中心…等台北、台中、彰化、台南、花蓮、高雄十六個民間社團呼籲行政院樹立加速在全國開闢大眾運輸系統、大量施設生活腳踏車道的政策,以參加搶救地球生態的重要行列。
高雄市綠色協會、台灣南社等團體聯合聲明指出:科學家原本預估二0五0年至二一00年間北極才會融冰,未料竟可能於本年九月提前發生。日本國土交通省亦估計到本世紀末,因地球暖化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高達五十九公分,導致東京、橫濱、橫須賀等都市生活條件遭受嚴重的衝擊。事實上,無數現象均顯示地球生態的惡化,已導致人類的生活、生存條件面臨嚴厲的挑戰,若再不予正視,人類前途將會喪失走上可以逆轉的回歸線的機會。
根據專業統計,一千輛汽車每天可以排放三噸的一氧化碳。汽車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一氧化碳佔全國一氧化碳總量的六成六、碳氫化合物佔四成八、氮氧化物佔四成。而空氣中一氧化碳污染佔大氣污染總量的三分之一,足見汽車空污是地球暖化的元凶之一。
為了搶救地球與台灣生態,我們誠摯呼籲全國民眾、社團、政黨,不分藍、綠,支持與促進政府樹立加速開闢大眾運輸系統,大量施設生活腳踏車道的交通與環保政策。
近年來,腳踏車道在全國各縣市快速增加,可惜大部份都屬於旅遊、休閒性質,攸關上班、上學、社區生活的生活腳踏車道反而受到輕忽。努力雖值得肯定,方向應可再做調整。
施設於都會中、市中心的生活腳踏車道,由於事關國民生活習性的調整,未來勢必會面臨諸多阻抗。但是執政單位若能逐漸策劃減少私人汽、機車的使用總量,結合大眾運輸與生活腳踏車道的聯鎖與接駁,台灣的空間環境、人際關係與城市意象,必將走上一個令人至深欣喜的嶄新世界。我們誠摯呼籲,大家一起跨越政治意識,攜手合力共同進行生活腳踏車道的催生工作。
台灣南社 2008.6.28
高雄市綠色協會、台灣南社等團體聯合聲明指出:科學家原本預估二0五0年至二一00年間北極才會融冰,未料竟可能於本年九月提前發生。日本國土交通省亦估計到本世紀末,因地球暖化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高達五十九公分,導致東京、橫濱、橫須賀等都市生活條件遭受嚴重的衝擊。事實上,無數現象均顯示地球生態的惡化,已導致人類的生活、生存條件面臨嚴厲的挑戰,若再不予正視,人類前途將會喪失走上可以逆轉的回歸線的機會。
根據專業統計,一千輛汽車每天可以排放三噸的一氧化碳。汽車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一氧化碳佔全國一氧化碳總量的六成六、碳氫化合物佔四成八、氮氧化物佔四成。而空氣中一氧化碳污染佔大氣污染總量的三分之一,足見汽車空污是地球暖化的元凶之一。
為了搶救地球與台灣生態,我們誠摯呼籲全國民眾、社團、政黨,不分藍、綠,支持與促進政府樹立加速開闢大眾運輸系統,大量施設生活腳踏車道的交通與環保政策。
近年來,腳踏車道在全國各縣市快速增加,可惜大部份都屬於旅遊、休閒性質,攸關上班、上學、社區生活的生活腳踏車道反而受到輕忽。努力雖值得肯定,方向應可再做調整。
施設於都會中、市中心的生活腳踏車道,由於事關國民生活習性的調整,未來勢必會面臨諸多阻抗。但是執政單位若能逐漸策劃減少私人汽、機車的使用總量,結合大眾運輸與生活腳踏車道的聯鎖與接駁,台灣的空間環境、人際關係與城市意象,必將走上一個令人至深欣喜的嶄新世界。我們誠摯呼籲,大家一起跨越政治意識,攜手合力共同進行生活腳踏車道的催生工作。
台灣南社 2008.6.28
從加強學生的英文進行草根工作
胡惠文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
這個方法是我這幾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原本無意拿出來炫耀,然而在總統選舉完後,一直在思考如何回歸草根工作時,突然發現每天在做的事情其實在學生身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就順便整理一下心得與大家分享,我大概先講一下前後的原委,然後再分享我的做法。
七年前我從美國回來便到屏科大車輛工程系任教,這裡的學生都是來自高工職學校,雖然不少人來自不錯的公立學校像是台中高工、彰師大附工,然而我很快發現這些高職生在數理以及語文的基礎相當薄弱。或許一開始他們所受的訓練就不是要進大學,然而大部份的學生的英文語數理都還停留在國中的程度。我相信即使是技職教育,學生的基礎都不應該這麼差,因為這樣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吸收知識的能力。所以一開始我也很沮喪,因為學生不但看不懂原文書,上課時遭遇的問題往往是英文專有名詞不懂,或是一個有關高中數學的斜率問題不懂。大學專題生和研究生得程度也好不到哪裡!要他們讀學術期刊的論文根本不可能。然而我還是要面對現實,畢竟自己的學生就是這樣,難道要撒手不管嗎?我開始要求學生每天讀英文至少30分鐘,因為語文能力是每天都要練習才會好的。學期間每天晚上7:00我帶他們在實驗室一起讀,寒暑假就改在早上8:30讀。每天都會點名,缺席的學生要自己安排時間打掃實驗室。我逐漸發現學生的根本問題是害怕英文、同樣地害怕數理。這也許和他們過去的養成訓練不夠以及長期不正確的讀書與生活習慣有關,導致學生失去了自信心。所以每天讀英文至少要他們開始面對自己害怕的東西,然後逐步重建自信心。其實我也發現台灣人普遍缺乏「自信心」,這個問題同樣與國內僵化的教育以及病態封閉的媒體有關,因此重建台灣人的「自信心」應該也是草根運動的重要工作之一。
重建自信心的步驟是先克服恐懼,克服對英文的恐懼、克服對數理的恐懼…克服在公共場合發表意見的恐懼、克服對自創品牌的恐懼、克服對國際化的恐懼、克服對民主自由的恐懼、克服對自己做主人的恐懼!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強迫自己去面對恐懼,每天練習英文、練習數理、練習各種克服不良生活起居的習慣、練習自己做主人做決定、練習自己面對失敗、練系自己負責認錯、練習對同學好一點有禮貌一點、練習說讚美別人、練習說謝謝… 。所以我沒有限定英文的閱讀範圍,我要學生自己輪流找文章,每天由不同的人負責提供一篇可以在30分鐘內講完的英文文章,先用英語從頭到尾唸一變,然後翻譯、再進一步對文中關鍵的單字片語詳細解說。一開始有多慘您一定無法想像!一篇原本預計30分鐘結束的文章,讀了一個多小時還沒完,文章裡幾乎每一個句子裡就有 一兩 個單字不懂,甚至有些國中生就要會的單字都不懂。我必須一邊矯正他們的發音,一邊補充單字或片語的意思和用法,有時我也會遇到不懂得單字,所以我也可以一起學,這樣也有助於減緩自己英文退步的速度。
我會建議幾個網站的文章,特別是英文的新聞網像是Taipei Times,這個網站的社論(Editorial)通常比較客觀,用字遣詞也比較嚴謹,內容也都是講台灣的時事,是很好的教材,我會常常鼓勵學生採用。不像New York Times 或Washington Post單字太深,內容也多是國外的時事,對我的學生來說太難,容易造成學生的挫折。但即使是Taipei Times的文章,通常也只有英文比較好的學生敢挑戰。有時候學生會偷懶找很簡單很短的文章,如果一篇文章簡單到只有兩三個單字不懂,我都會表示不悅並要求改善。我還要求學生必須把每天閱讀的文章收集起來,有時間就拿出來複習,一學期下來我會請學生把收集的文章帶來,對於自己能夠閱讀厚厚的一疊英文,學生都感到異常的驚訝與興奮,我也從他們臉上看到以前沒有的自信心。一開始會比較累,逐漸形成慣性後,學生會自己自動自發讀英文,你就不用每天到場,要多久才會上軌道可能會因學生的程度與學習動機而異。
其他異想不到的效果會隨著閱讀英文的時間逐漸發酵出來,學生大多找自己興趣的文章,千奇百怪的題目都有。由於英文的內容原本就多元豐富,見解與評論也比較客觀包容,相較於台灣媒體或網站上的中文時事,品質與水準都好很多。我會要求學生讀完文章後在花5分鐘討論內容,並鼓勵學生發表意見,這也是建立自信心的步驟之一,更是訓練學生包容多元意見的民主課程。有時候文章涉及國內外政治的事件,學生也會有相左的意見甚至辯論,我會適時加入討論,告訴他們在國外的一些觀點與價值。例如西藏問題、加拿大魁北克的問題、愛爾蘭與英國的問題、中東問題等等,這些在國內的新聞媒體中幾乎沒有深入的報導。就連美國的職業運動新聞,都可以讓學生學習到運動之外的價值觀與國際觀。例如美國的NBA與NCAA或是美式足球,我會補充在美國各大學對運動的各種措施與社區的參予,從鼓勵運動強身到團隊榮譽感到國家主義…。
流行音樂也是一樣,您可以適時地補充六七零年代的嬉皮與反戰運動與西洋流行音樂的關係,也可以告訴學生爵士與藍調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故事,這些內涵與精神在台灣的流行歌壇或新聞媒體都是非常欠缺的。甚至是古典音樂,學生接觸的機會更少也欠缺相關的涵養與知識,您都可以藉機補充,從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國民樂派到現代樂派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的意涵。最近日本有一齣連續劇,以喜劇的方式有系統地介紹古典音樂,目的就是要鼓勵日本年輕人認是並接觸古典音樂。反觀台灣的肥皂劇,相同的主題形式不斷重複,相當膚淺庸俗甚至敗德。各式各樣的學生喜歡的流行話題都可以在英文中找到,或者說學生都會自動找出來。我們可以做的草根工作就是:除了教他們英文單字以外,盡可能引導學生進入文章更深層的意涵,反覆地思考、反省與我們周遭環境以及生存相關的議題。有時候學生也會提出很有創意的看法或問題,我自己也受惠不少,所以也經常會感謝他們,師生的感情也因此而更融洽。
我相信草根工作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做加強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事,像草的根一樣一大片一大片相互連結,牢牢的抓住我們這塊土地,不管颳風下雨也不會崩塌流失散落四處。
這個方法是我這幾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原本無意拿出來炫耀,然而在總統選舉完後,一直在思考如何回歸草根工作時,突然發現每天在做的事情其實在學生身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就順便整理一下心得與大家分享,我大概先講一下前後的原委,然後再分享我的做法。
七年前我從美國回來便到屏科大車輛工程系任教,這裡的學生都是來自高工職學校,雖然不少人來自不錯的公立學校像是台中高工、彰師大附工,然而我很快發現這些高職生在數理以及語文的基礎相當薄弱。或許一開始他們所受的訓練就不是要進大學,然而大部份的學生的英文語數理都還停留在國中的程度。我相信即使是技職教育,學生的基礎都不應該這麼差,因為這樣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吸收知識的能力。所以一開始我也很沮喪,因為學生不但看不懂原文書,上課時遭遇的問題往往是英文專有名詞不懂,或是一個有關高中數學的斜率問題不懂。大學專題生和研究生得程度也好不到哪裡!要他們讀學術期刊的論文根本不可能。然而我還是要面對現實,畢竟自己的學生就是這樣,難道要撒手不管嗎?我開始要求學生每天讀英文至少30分鐘,因為語文能力是每天都要練習才會好的。學期間每天晚上7:00我帶他們在實驗室一起讀,寒暑假就改在早上8:30讀。每天都會點名,缺席的學生要自己安排時間打掃實驗室。我逐漸發現學生的根本問題是害怕英文、同樣地害怕數理。這也許和他們過去的養成訓練不夠以及長期不正確的讀書與生活習慣有關,導致學生失去了自信心。所以每天讀英文至少要他們開始面對自己害怕的東西,然後逐步重建自信心。其實我也發現台灣人普遍缺乏「自信心」,這個問題同樣與國內僵化的教育以及病態封閉的媒體有關,因此重建台灣人的「自信心」應該也是草根運動的重要工作之一。
重建自信心的步驟是先克服恐懼,克服對英文的恐懼、克服對數理的恐懼…克服在公共場合發表意見的恐懼、克服對自創品牌的恐懼、克服對國際化的恐懼、克服對民主自由的恐懼、克服對自己做主人的恐懼!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強迫自己去面對恐懼,每天練習英文、練習數理、練習各種克服不良生活起居的習慣、練習自己做主人做決定、練習自己面對失敗、練系自己負責認錯、練習對同學好一點有禮貌一點、練習說讚美別人、練習說謝謝… 。所以我沒有限定英文的閱讀範圍,我要學生自己輪流找文章,每天由不同的人負責提供一篇可以在30分鐘內講完的英文文章,先用英語從頭到尾唸一變,然後翻譯、再進一步對文中關鍵的單字片語詳細解說。一開始有多慘您一定無法想像!一篇原本預計30分鐘結束的文章,讀了一個多小時還沒完,文章裡幾乎每一個句子裡就有 一兩 個單字不懂,甚至有些國中生就要會的單字都不懂。我必須一邊矯正他們的發音,一邊補充單字或片語的意思和用法,有時我也會遇到不懂得單字,所以我也可以一起學,這樣也有助於減緩自己英文退步的速度。
我會建議幾個網站的文章,特別是英文的新聞網像是Taipei Times,這個網站的社論(Editorial)通常比較客觀,用字遣詞也比較嚴謹,內容也都是講台灣的時事,是很好的教材,我會常常鼓勵學生採用。不像New York Times 或Washington Post單字太深,內容也多是國外的時事,對我的學生來說太難,容易造成學生的挫折。但即使是Taipei Times的文章,通常也只有英文比較好的學生敢挑戰。有時候學生會偷懶找很簡單很短的文章,如果一篇文章簡單到只有兩三個單字不懂,我都會表示不悅並要求改善。我還要求學生必須把每天閱讀的文章收集起來,有時間就拿出來複習,一學期下來我會請學生把收集的文章帶來,對於自己能夠閱讀厚厚的一疊英文,學生都感到異常的驚訝與興奮,我也從他們臉上看到以前沒有的自信心。一開始會比較累,逐漸形成慣性後,學生會自己自動自發讀英文,你就不用每天到場,要多久才會上軌道可能會因學生的程度與學習動機而異。
其他異想不到的效果會隨著閱讀英文的時間逐漸發酵出來,學生大多找自己興趣的文章,千奇百怪的題目都有。由於英文的內容原本就多元豐富,見解與評論也比較客觀包容,相較於台灣媒體或網站上的中文時事,品質與水準都好很多。我會要求學生讀完文章後在花5分鐘討論內容,並鼓勵學生發表意見,這也是建立自信心的步驟之一,更是訓練學生包容多元意見的民主課程。有時候文章涉及國內外政治的事件,學生也會有相左的意見甚至辯論,我會適時加入討論,告訴他們在國外的一些觀點與價值。例如西藏問題、加拿大魁北克的問題、愛爾蘭與英國的問題、中東問題等等,這些在國內的新聞媒體中幾乎沒有深入的報導。就連美國的職業運動新聞,都可以讓學生學習到運動之外的價值觀與國際觀。例如美國的NBA與NCAA或是美式足球,我會補充在美國各大學對運動的各種措施與社區的參予,從鼓勵運動強身到團隊榮譽感到國家主義…。
流行音樂也是一樣,您可以適時地補充六七零年代的嬉皮與反戰運動與西洋流行音樂的關係,也可以告訴學生爵士與藍調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故事,這些內涵與精神在台灣的流行歌壇或新聞媒體都是非常欠缺的。甚至是古典音樂,學生接觸的機會更少也欠缺相關的涵養與知識,您都可以藉機補充,從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國民樂派到現代樂派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的意涵。最近日本有一齣連續劇,以喜劇的方式有系統地介紹古典音樂,目的就是要鼓勵日本年輕人認是並接觸古典音樂。反觀台灣的肥皂劇,相同的主題形式不斷重複,相當膚淺庸俗甚至敗德。各式各樣的學生喜歡的流行話題都可以在英文中找到,或者說學生都會自動找出來。我們可以做的草根工作就是:除了教他們英文單字以外,盡可能引導學生進入文章更深層的意涵,反覆地思考、反省與我們周遭環境以及生存相關的議題。有時候學生也會提出很有創意的看法或問題,我自己也受惠不少,所以也經常會感謝他們,師生的感情也因此而更融洽。
我相信草根工作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做加強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事,像草的根一樣一大片一大片相互連結,牢牢的抓住我們這塊土地,不管颳風下雨也不會崩塌流失散落四處。
訂閱:
意見 (Atom)